首页 文案列表 专题片解说词 文化专题片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丨 第五期 “川至楼的前世今生”解说词脚本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丨 第五期 “川至楼的前世今生”解说词脚本

文案配音员:弘昌
文化专题片 593 分享

川至楼的前世今生

      听得见的博物馆,今天为您介绍川至楼的前世今生,川至楼,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精营东边街,亦即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院本部的南端,是一座修建于1919年的二层砖木楼宇,伫立百年,至今保存完整。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丨 第五期 “川至楼的前世今生”解说词脚本


      川至楼的整个建筑平面,按功能对称设置,造型中西合璧,建筑立面层次分明,屋顶上覆中式瓦顶,檐部女儿墙为镂空栏杆。楼内大厅及二层厅,设西式罗马柱各两根,室内施木质地板、吊顶、楼梯。办公主楼建筑装饰细腻考究、华丽典雅,堪称民国建筑的典范之作。过道两旁的墙壁上,静静地悬挂着从古至今弘扬山医大二院医学人文精神的墨宝,古色古香,警示着现在的人们不忘初衷,奋力前行。


      历史回溯到1919年的春天,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在五四爱国运动的烽火中诞生,开启了山西医学发展近代化的篇章。顾名思义,“改进”就是砸碎思想枷锁,改变画地为牢,因循守旧的状况。“研究”就是把西医的创新理论引进来,呼唤全新的疾病谱和诊断治疗的新理念,使之中国化。同时成立的附设医院,即山医大二院的前身,以“救济病人,扶助医会,改进医术,并指导医校学生实习”为宗旨,是山西近代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策源地。


      1919年,川至楼正式建成,主楼铭勒“中医改进研究会”的字样。


      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及附设医院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大多是近代中医大家,他们怀抱救国之志,对西医采取平等对话、兼容并蓄的包容态度,使近代山西中医的发展呈现开放繁荣的学术景象。1926年,时任医院总主持人的杨兆泰先生即颁布实施《医师之十德》,倡导医德的严谨慎重、果断温厚、自信谦让。并强调看护须“朴实端正,富有仁爱性质”,对于病人须“亲爱、亲和”。这些在山西第一部医药卫生学术期刊《医学杂志》中均有记载。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丨 第五期 “川至楼的前世今生”解说词脚本


      解放前的中国,风雨如晦、内外交困,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附设医院历经战乱,几经更名。1932年,医院正式更名,改组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附设医院。“川至”一词,取自于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段话,“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寓意着无数医学仁人志士胸中燃烧着的爱国情感,犹如波涛汹涌的大川河流,浩浩荡荡,奔腾不息。


      抗战期间,医院的爱国之士悲愤难抑,发出“惊叹我东亚病夫,有谁起沉疴?”的深沉呐喊,以“强健国人体魄、治病救国”为己任,坚持“岐黄绝学,公之于万国大会亦不愧列居一席,中西两医永久并存于世界”的宏伟目标,拯救百姓于水火,开启了山西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先河。1937年,医院与四万万同胞共赴国难,即使被迫南迁,依然刚毅坚卓、弦歌不辍,在后方支援抗战,为抗战胜利作出积极贡献。自立图强、治病报国,山医大二院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初心不改,淬砺了连绵不绝的爱国情感和仁心仁术的济世情怀。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丨 第五期 “川至楼的前世今生”解说词脚本


     岁月更迭,历史变迁。从民国战乱到新中国的诞生,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山医大二院始终秉承“团结、严谨、务实、创新”的院训精神,“如川方至,以人为本、济世救人”的家国情怀生生不息。


      川至楼,在这散发着浓重古都气息的土地上,一如刚刚过去的世纪风雨岁月,沉静安详,美丽端庄,宠辱不惊,仁慈高贵,在都市的喧嚣中伫立,为人民健康而坚守……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